农村大众报济南讯 (记者陈建志 通讯员王静)不用剧毒农药,能有效防控韭菜、大蒜根蛆吗?山东农业大学的一项科研成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1月28日该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
这项成果名为“韭菜大蒜根蛆灾变机制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是该校植物保护学院教授薛明主持,历经十余年完成的。
根蛆是严重为害韭菜和大蒜的害虫,防治难度大,给韭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有些种植者为了防治根蛆,滥用剧毒农药,导致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消费者不敢购买和食用韭菜等,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大。
针对这种情况,薛明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展开攻关。课题组首次明确了山东主要韭菜产区发生的根部害虫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韭菜异迟眼蕈蚊、韭萤叶甲和葱蝇4种,其中韭菜迟眼蕈蚊(韭蛆)为优势种,明确了地膜大蒜田葱蝇的发生特点和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研究提出了韭蛆和蒜蛆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技术,证实了沼液、烟碱肥对成虫产卵的驱避作用和杀幼虫活性,黄板低置对韭蛆成虫诱杀效果好,尤其与硫磺粉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发现硫醚类化合物及大蒜油对韭蛆杀虫活性高,苦参碱、莨菪碱、大蒜油和印楝素对韭蛆幼虫防治效果显著,灭蝇胺和虱螨脲可致葱蝇成虫不育。
科研团队还揭示了韭菜根蛆和大蒜葱蝇的灾变机制,研究提出了韭蛆和蒜蛆的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安全的化学防治技术,发明了6个高效低毒农药混用组合,创建了防治根蛆定位施药技术,集成了“韭菜根蛆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大蒜田根蛆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3项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制定了3项山东省地方标准。
2012—2014年,课题组陆续在德州宁津、济宁金乡、潍坊寿光以及泰安等地建立了示范基地,累计推广这项技术212万亩。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韭菜、大蒜产品达到绿色和无公害标准,符合国家和出口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亩均增加收益1588.5元,已获经济效益33.67亿元。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了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针对山东省及全国韭菜和大蒜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在根蛆灾变机制、高效低毒新农药组合使用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应用价值大,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专家们建议,在全国韭菜和大蒜产区大面积推广该成果。
来源: 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