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草莓事件不断发酵,引起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关注,虽然随着事态的发展,专家、权威媒体不断发声,那个蹩脚又外行的记者成了各方唾骂的可怜虫,当然这个以无知充公知,让各种部门公信力和农民利益双双受损的家伙也是活该。
不断有亲们微过来:委屈你做了这麽多年农药了,你给说道说道!这草莓到底咋回事?
作为农资人,气愤之余,也确应该冷静思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药?
一、农药的安全问题屡屡被提起,说明社会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对农药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草莓此类的种种误读和爆炸西瓜类的“大惊小怪”将常态化。
我们是时候为农药正正名了,让大家知道农药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让大家知道,这个行业已经进步很多,也只有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有舌尖上的安全。以讹传讹或以偏概全都不利于农药的进步。
二、如何正名?
农药的“恶名”根深蒂固,正如国人一提起日本人,就等同于鬼子一样。其实接触多了,很多人觉得普通日本人彬彬有礼,勤恳上进(我也还是听说,木见过),也知道鬼子只是其中的一小撮,但是,如果任由那个叫安倍的鬼孙到处胡染(老鬼子的外孙应该简称鬼孙吧),日本这个民族名声好不了,再猴急也木用。
同理,农药之恶名其实大多拜高毒高残留这些”鬼子”所赐,不是小两口吵架喝农药人亡家破,就是毒韭菜、毒豇豆,怪不得人误解。而真实情况是这些高度高毒高残留品种所占比重不到3%,只要管好了这些产品的入口:禁限用问题,不让鬼孙到处渗透,大家基本可以放心吃草莓、葡萄了。当然管好鬼孙是政府的事,客观来讲,我认为目前好多了,有鬼的地方很少了。也要让公众了解这些事。
三、作为我们生产企业,能做的应该坚守底线,杜绝高毒高残留,不断创新,推广高效低毒、环保的水性化产品,并倡导标准化的健康植保防治理念,共同努力,让农药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而不是过街老鼠。
四、作为草莓、葡萄种植户,没人用刀逼咱,但是只有从我们的身边的一亩田做起,不贪便宜,把好用药质量关,做好口碑,才能逐步消除误解,避免“总受伤”的命运。
草莓中枪了,葡萄还会远吗?
让我们一起努力,主动改变,给大家放心吃的葡萄吧。
扫描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北农华—葡萄健康植保专业服务商
官方网站:www.bynov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