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3063038005 客服电话:400-819-0345

荸荠杆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点击数 209 回复数 0
春华秋实
擅长领域:水稻
发文数:10
好评数:3
楼主发表于 2016/7/10 16:13:29


 

每年9、10月份,荸荠杆枯病为害严重,大面积流行时局部田块减产可达30—60%。该病一旦暴发防治难度较大,所以荸荠杆枯病被农民称为“荸荠瘟”,防治上需采用综合措施,科学防治。

一、症状。

荸荠杆枯病也称“荸荠瘟”,又叫“爆仗红”,是荸荠柱盘孢子菌引起的,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在我县主要为害荸荠叶鞘、茎叶。叶鞘染病,基部初现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斑,后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并现短条状黑色小点。茎杆染病,初呈水渍状棱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暗绿色梭状病斑,呈水渍状暗黄色,病部组织变软凹陷,其上出现黑色小点或短线状斑点,有时呈同心圆状排列。随着病情的发展,病茎病斑处向上逐步扩展为长条状枯黄色大斑,致使叶状茎干枯发黄,并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严重时直至全茎死亡,病斑下部茎杆仍保持绿色,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灰色霉层。

二、发病条件。

该病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第2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穿透表皮侵入,经6-13天潜育,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气温17—29℃最适宜于该病流行。另偏施氮肥,缺少磷钾肥或深灌水加重该病流行。

三、防治措施。  

1、严禁连作。同一田块,上年种植荸荠,特别是上年已经发生杆枯病的田块,下一年坚决不能再种荸荠。

2、严格把好选种关。不能用上年发病的荸荠做种,种荸荠事先剔除有病斑和伤痕的荸荠。

3、荸荠种子及其苗床严格消毒。荸荠种子消毒以25%咪鲜胺250倍液浸种12—24小时为宜,浸种后马上排种育苗;定植前将幼苗在上述浓度药液中浸6—12小时。

4、大田土壤消毒。荸荠移栽前,亩用80%敌克松3公斤对大田作土壤消毒处理。

5、消灭病原体。处理好发病田块的病苗,挖荸荠前,将荸荠禾全部集中烧掉,挖净病荠,次年开春后,把遗留田中的荸荠禾打捞干净,以减少来年的病源基数。

6、合理施肥。其核心在于巧施肥、重晒田,待田晒至开小裂时约20天,再追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含硅磷肥,保证养分充足,还应施用硼、镁、锌等微肥提高生理代谢机能,增加荸荠禾杆表皮硅质厚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7、及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如发现田间有发病中心,应立即用药防治,控制其蔓延流行。防治荸荠杆枯病效果较好药剂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EC1500倍液、或25%嘧菌酯SC2000倍液、或24%噻呋酰胺SC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600倍液等交替使用,间隔7—10天,连续3—4次,可控制该病的蔓延与为害。

四、注意事项。

1、荸荠杆枯病与生理性红尾区别。荸荠杆枯病与生理性红尾较易混淆,应认真区别,以便对症下药。我县很多农民把生理性红尾当作杆枯病用药,如不分清,会把有效的农药误解为无效农药。荸荠杆枯病,病斑周围桔黄色,中间下陷灰褐色,用指甲不能刮脱(孢子盘)病斑,多为杆枯,而生理性红尾红斑中心的黑点用指甲可括脱,茎杆红黄而不干枯,多发生在移栽后一个月内。防治荸荠生理性红尾,移栽前底肥撒施含硼、镁、锌等的肥料,发病初期叶面喷施硼肥和磷酸二氢钾加植物生长调节剂,间隔7—10天,连喷2—3次。

2、荸荠不宜乱用药。如井冈霉素防治秆枯病有效,但它会造成荸荠球茎肉质出现铁锈斑纹,重者整个球茎呈黑褐色,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

3、添加增效剂。荸荠苗直立光滑,上覆盖着蜡质,药液不易粘着,喷药时最好加入有机硅等增效剂,喷药时,压力要大,喷片口要细,喷出的药液成雾状,均匀的覆盖在茎苗上,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