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害症状
(1)牙腐 出苗前或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2)针腐 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叶尖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长成蔟,成片发生与死亡。
(3)黄枯、青枯 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 青绿,最后整体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②侵染循环水稻立枯病土传病害。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尖饱镰孢菌)、(禾谷
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菌)、(串珠镰饱菌)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等,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腐霉菌)等真菌。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③发病条件
⑴菌源数量病原菌数量和侵染能力常受到环境条件及土壤中拮抗菌数量的影响,,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抵抗力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⑵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利于病害发展。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⑶种子质量和生命力一般种子受伤.受冻或催芽时间过长以及生命力差的种子抗逆性弱,病害重。
⑷苗床条件与苗床管理一般苗床土壤粘重,偏碱以及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厚均有助于此病发生,尤其苗期施肥.灌水.或通风管理措施不当,均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④预防方法
⑴床土配制及土壤消毒床土选用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酸度不够,采取调酸措施,为了消灭土壤中的多种病原真菌,进行土壤消毒,以恶霉灵加甲霜灵的合剂为主。
⑵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的发生。
⑶种子处理精心选种和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⑤立枯病的治疗方案及原理
第一步,第一天进行避开高温时段
⑴调酸 利用ph4.5的硫酸水或调酸粉对土壤进行调酸,酸度调到ph4.5-5.5区间。
原理,ph4.5-5.5的酸度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给水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病原菌在这个酸度值区间不易存活,硫酸还有杀菌作用。
⑵杀菌30%恶甲水剂1-1.5ml/每平方米可以复配咯菌氰,氰霜唑。喷雾后洗苗。苗床湿度大,,镰孢菌,腐霉菌多,甲霜灵用量加大。苗床湿度小,丝核菌多,恶霉灵用量加大。
原理,病菌在土壤里,必须消灭病菌,防止扩散。病菌对恶甲水剂有抗性,所以要复配一些其他药剂。
第二步,第二天下午六点以后进行
0.15%的芸薹素,60平方米1克。3%多抗霉素,60平方米120毫升茎叶喷雾。
原理,多抗霉素具有保护作用,保护稻苗不被继续侵染。芸薹素能改善生理代谢功能,立枯病发生水稻苗打绺说明水循环系统被破坏,芸薹素能调节水循环。
第三步,第三天下午六点以后进行
嘧菌脂与氨基酸,腐殖酸,地福来,自行调量复配茎叶喷雾。
原理,嘧菌脂具有杀菌和保护作用。氨基酸,腐殖酸,地福来具有复壮生根增强稻苗抗逆性的作用。得病后不能用激素类生根剂.
内容写的不尽详细,很多细节没有写,技术不成熟,渴望多多交流批评指正。
撰稿人 王忠华
联系方式 18903689765 14291702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