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3063038005 客服电话:400-819-0345

授课题目: 第一节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点击数 1323 回复数 2
18103291755
擅长领域:小麦,番茄,玉米
发文数:5
好评数:1
楼主发表于 2014/12/24 18:49:52

单元名称:第五章小麦

授课题目:第一节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识别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并掌握小麦的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而掌握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提问和解答配合。

教学重点:小麦的病虫草的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小麦的病虫草害的识别。

课程内容

 

一、           小麦病害的防治

o     ※按发病部位分为

o     1.叶部病害: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赤霉病。

o     2.穗部病害:黑穗病类、线虫病、赤霉病。

o     3.根部病害: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

o     4.整株型病害:丛矮病和黄矮病

o     ※流行性和非流行性: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属于流行性。

o     ※系统性和局部性:黑穗病和病毒病类属于系统性。

一),小麦锈病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般年份以条锈发生最重,小麦锈病俗称“黄疽”,  

   1,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其中以条锈危害最重,叶锈次之。  

    2,是流行性病害。

    3,是真菌性病害。

    4,是气流传播的非系统性病害

 

  防治指标:春季田间病叶率达5%左右时。

  防治药剂: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亩用30-35克。

二),白粉病

此病在20℃左右条件下发生最快,凡生长衰弱的麦田,抗病力弱,发病严重。发病后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在叶鞘、茎秆、穗颈上发生。一般叶片正面多,背面少;下部叶片多,上部少。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灰白色丝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近似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以后霉斑变成灰褐色,叶片枯黄,最后枯死。

白粉病菌孢子以风雨传播,其发生品种是前提,田间种植密度和湿度是成因,4月中旬以后密切观察麦田叶部,预防为主,一旦初发立即用药防治。

三),赤霉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穗期,造成穗腐,也可以于苗期引起苗枯、基腐等到症状,最初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渐蔓延至整个小穗,在高湿条件下,粉红色霉层处产生蓝黑色小颗粒。

#发生:品种的感病性及易感病的生育期,不同的生育期感病性差异很大。扬花期最感病,抽穗期次之;病菌越夏后至秋收的玉米、水稻等到残体上,以菌丝体状态越冬。越冬后在各残体产生子囊孢子,孢子释放后借风雨传播,病菌的传播以本田或本地区为主。下图是发生过程

赤霉病综合防治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有一些可利用的中抗和耐病品种。但没有高抗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消灭或减少菌源数量:

播种时要精选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率;播种量不宜过大;要控制氮肥施用量和使用时间;小麦扬花期应少灌水,更不能大水漫灌,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降湿;消灭或减少初侵染菌源,小麦扬花前要尽可能处理完麦秸、玉米秸等植株残体。

3.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适乐时,每100kg种子用药100~200g湿拌。②喷雾防治:是防治穗腐的关键措施。防治穗腐的最适施药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比较有效的药剂有适乐时、世高、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

四),纹枯病

#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田间最容易看到也是最易识别的症状就是花秆烂茎,主要表现: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病斑向上扩展,并向内扩展到小麦的茎秆,在茎秆上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两端稍尖。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小麦茎秆上的云纹状病斑及菌核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发病严重的可造成植株倒伏或形成“枯白穗”。

#病原:   有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也能侵染小麦引起纹枯病。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2~25℃,13℃以下、35℃以上生长受抑制。病菌生长10~11d开始形成菌核。菌核萌发无休眠期,适温下4d即可萌发。小麦纹枯病菌除侵染小麦外,对大麦也表现强致病力;还能侵染玉米、水稻,但致病力不及对小麦强,对大豆和棉花不致病。

#传播: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此外,农事操作也可传播。

#侵染与发病: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冬麦区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生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冬前发病期;越冬静止期;病情回升期;发病高峰期;病情稳定期。

    再侵染: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冬前秋苗期;第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返表拔节期。

#发病条件

    品种抗病性: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为感病品种,只有极少数表现耐病或中抗,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感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是当前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

    耕作与栽培措施:小麦地连作年限长、土壤中菌核数量多,有利于菌源积累,发病重。另外小麦早播气温较高,纹枯病发病重,适期迟播纹枯病发生轻。

    灌溉条件的改善,播种密度的增高,化肥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流行。

气候条件:一般冬前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春季气温已基本满足纹枯病发生的要求,湿度成为发病的主导因子。

土壤条件:小麦纹枯病发生与土壤类型也有一定关系。沙壤土地区纹枯病重于黏土地区,黏土地区纹枯病重于盐碱土地区。中性编酸性土壤发病较重。

#病害控制

1.种植抗(耐)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纹枯病品种,重病地块选用耐病品种明显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2.加强栽培管理  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大量施用氮肥,小麦返青期追肥不宜过重。重病地块适期晚播,控制播量,做到合理密植。田边地头设置排水沟以防止麦田积水,灌溉时忌大水漫灌。及时防除杂草,改善田间生态环境。

    3.药剂防治  有效药剂有:15%三唑酮(粉锈宁)WP或12%的三唑醇、12.5%的烯唑醇、2%立克锈等拌种,药剂用量一般为种子量的0.02%~0.03%(a.i)。或23%宝穗水乳剂,每100kg种子用药20g(a.i)湿拌,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应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喷雾可使用23%宝穗水乳剂、15%三唑酮、12.5%的烯唑醇等,还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

五),全蚀病

#主要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腐和基腐性病害,病菌侵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以下,地上部的症状如白穗,主要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期均可感病,各生育期为害症状识别如下。
  (1)苗期:幼苗感病后,初生根部根茎变为黑褐色,次根上有很多病斑,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亡。发病轻者即使不死亡,也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病株易从根茎部拔断。
  (2)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出麦苗,用水冲洗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茎都变成了黑褐色。
  (3)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麦田出现矮发病中心,生长高低不平。
  (4)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极易识别。

#发生: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2个侵染高峰,一是冬前小麦三叶期为主要侵染高峰期,二是春季拔节期为第二侵染高峰期。小麦抽穗前不显症状,至灌浆期略显成簇早枯白穗,重病地块于拔节后期既出现枯黄发病中心。受害株矮化,叶片发黄,须根少而短,变黑腐烂,易拔起,在潮湿的情况下,茎基部出现黑脚,点片或联片枯死,形成白穗,致使减产。轻者减产10% ~ 20%,重者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菌可附着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及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病菌可存活3 ~ 5年。

#防治对策
    1 加强检疫。严把种子检疫关,严格大型农机具跨区作业入境复检登记手续,保护无病区,防止带病种子、带病农机具进入无病区。
    2 增施有机肥、磷肥,保持氮、磷肥平衡使用,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3 化学药剂防治
    1) 采取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相结合的手段,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拌麦种50公斤(干拌)和用50%多菌灵3 ~ 5公斤拌细潮土25 ~ 30公斤撒入土中。此法防效可达70%以上,但成本高,一般在30 ~ 60/亩,且粉锈宁和多菌灵在杀死全蚀病菌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颉颃菌杀死,不利于颉颃菌的积累,从而,延长此病发生为害时间,且使用不当宜影响种子发芽。
    2 )用保护杀菌剂小麦全蚀净拌种,一般发病田施用20毫升全蚀净兑水500毫升,混配均匀,拌小麦种子10公斤,充分混合,均匀搅拌,堆闷6 ~ 12小时,凉干播种,防效可达85%以上,亩成本只有2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接近14,该药剂不仅有利于颉颃菌的积累,加速小麦全蚀病的消退,而且操作简单,对小麦安全。

二、           小麦虫害的防治

一)地下害虫:

1,            种类和危害特征识别:主要种类有蝼蛄、金龟子(蛴螬)、叩头甲(金针虫)、地老虎

危害特征:“蛴螬切口整齐,蝼蛄咬成乱麻状,金针虫钻洞,”

2,发生情况:蝼蛄4~5月间是危害的盛期,其一般有春秋两个活动高峰;蛴螬以10度为活动温度界限,成虫具有假死性;防治指标以每平方米3-5头和田间受害株率3%。

 

3,防治方法:

1),拌种

2),毒谷、毒饵

3),毒土、撒颗粒剂、沟施、浇施药剂。

选用胃毒剂、颗粒剂、包衣剂

辛硫磷、甲基异硫磷、敌百虫等

二)小麦蚜虫:

在 我 省 发 生 的 小 麦 蚜 虫 有3种 , 即 麦 长 管 蚜 、 禾 缢 管 蚜 和 麦 二 叉 蚜 , 其 中 麦 长 管 蚜 发 生 量 大 , 为 害 严 重 , 是 麦 蚜 的 优 势 种 , 为 重 点 防 治 对 象 。 其 余 两 种 发 生 较 轻 , 但 禾 缢 管 蚜 在 某 些 叶 色 及 茎 秆 颜 色 浓 绿 的 品 种 上 发 生 量 较 大 , 应 注 意 防 治 。

13种 麦 蚜 的 形 态 特 征

麦 长 管 蚜 : 无 翅 蚜 草 绿 色 或 暗 红 色 , 复 眼 暗 红 色 , 体 末 端 的 腹 管 长 筒 状 、 黑 色 。

禾 缢 管 蚜 : 暗 绿 色 , 体 末 端 红 褐 色 , 无 翅 蚜 复 眼 黑 色 , 腹 管 短 筒 状 , 黑 色 。

麦 二 叉 蚜 : 淡 绿 色 , 腹 部 中 央 有 深 绿 色 纵 纹 , 为 主 要 识 别 特 征 。 无 翅 蚜 复 眼 黑 色 , 腹 管 淡 绿 色 , 末 端 黑 色 。

2麦 蚜 的 发 生 规 律

(1)麦 长 管 蚜 : 在 我 省 不 能 越 冬 , 在4月 中 旬 小 麦 拔 节 期 , 其 有 翅 蚜 由 淮 河 以 南 冬 麦 区 迁 飞 而 来 , 麦 田 中 蚜 虫 渐 多 。 在 小 麦 孕 穗 至 抽 穗 期 蚜 量 一 直 上 升 , 抽 穗 后 上 移 至 穗 部 为 害 且 繁 殖 加 快 , 在 灌 浆 盛 期 达 到 高 峰 。 小 麦 乳 熟 期 , 数 量 迅 速 消 退 。

(2)禾 缢 管 蚜 : 小 麦 杨 花 之 前 多 隐 藏 在 麦 株 中 、 下 部 叶 背 面 , 茎 部 或 叶 鞘 内 危 害 , 尤 其 在 植 株 浓 绿 的 品 种 上 发 生 较 重 。 扬 花 后 蚜 量 猛 增 , 并 上 移 穗 部 为 害 , 常 与 麦 长 管 蚜 混 合 发 生 , 到 乳 熟 期 蚜 量 达 高 峰 。

防治指标:苗期有蚜株率达20-30%;返青到乳熟期蚜株率达30%;抽穗到灌浆百株蚜量在500头以上时及时防治。

3防 治 方 法 :

3种 麦 蚜 以 麦 长 管 蚜 和 禾 缢 管 蚜 发 生 较 严 重 , 为 重 点 防 治 对 象 。 防 治 的 关 键 时 期 在 扬 花 末 期 至 灌 浆 初 期 , 当 百 穗 蚜 量 达 到500头 时 即 开 始 防 治 。 防 治 时 要 注 意 保 护 天 敌 , 如 多 种 瓢 虫 等 。 使 用 的 杀 虫 剂 有 :(1)40% 氧 化 乐 果1000~1500倍 , 天 敌 发 生 量 少 时 , 可 使 用 ;(2)25% 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3000~4000倍 喷 雾 , 对 许 多 天 敌 安 全 , 但 温 度 较 低 时 , 效 果 较 差 ;(3)50% 抗 蚜 威(辟 蚜 雾)可 湿 性 粉 剂 , 每 亩6—8克 兑 水50—80公 斤 喷 雾 , 对 天 敌 安 全 。

三)麦蜘蛛

  发生的麦蜘蛛有麦圆蜘蛛(麦圆叶爪螨)和麦长腿蜘蛛(麦岩螨)两种。麦圆叶爪螨主要危害小麦,麦岩螨除危害小麦,还危害棉花、大豆等作物。

    1.危害与识别    麦蜘蛛均以成、若虫在春、球二季刺吸麦株的汁液,破坏组织,影响光和作用。受害叶片失绿,被害处形成黄白色斑点。受害严重时,叶尖枯焦,全株枯死。

    (1)麦圆蜘蛛   成虫,体形略圆,深红色,长0.6—0.8毫米,4对足长相差不多,有背肛。卵,椭圆形,长约0.2毫米,初为暗褐色,渐变淡红色。若虫,共4龄,1龄有族3对,2龄后增至4对,体形和体色均与成虫相似。

    (2)麦长腿蜘蛛   成虫,黑褐色,长约0.6毫米,宽约0.2毫米,背面中央有一红斑。足4对橙红色,第1、4两对足特别长。卵,球形,粉红色。若虫,共3龄,1龄有足3对,体圆,长宽各0.15毫米,2、3龄有足4对,与成虫相似。

    2.生活习性  (1)麦圆蜘蛛,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或卵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危害最盛。4月中旬产卵越夏,10月越夏卵又陆续孵化,并继续繁殖,直至越冬。麦蜘蛛性喜阴凉湿润,当相对湿度在70%以上,表土层含水量在20%左右,最适于繁殖危害。因此,严重发生区多在灌溉麦田或低洼潮湿地。(2)麦长腿蜘蛛,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和卵在麦田越冬。4月中、下旬发生危害最盛,成虫多在中午活动。5月上、中旬气温高于20c时产卵越夏。10月中旬越夏卵孵化后继续繁殖,部分越夏卵也能直接越冬。麦长腿蜘蛛性喜温暖干燥,发育最适温度为15——20C,相对湿度50%以下。因此,该螨多发生与丘陵、塬区、高燥麦田,尤以干旱之年发生危害严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深耕、除草、轮作、早春耙耱,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

    (2)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防治麦长腿蜘蛛用75%甲拌磷乳油拌种,处理方法和用量参考小麦黄矮病防治部分。②喷药防治,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喷雾。

 

三)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体积小不易被觉察,可潜伏在小麦的颖壳内,吸食麦粒汁液。一粒本可正常发育饱满成形的麦粒能被其全部吸干,麦收时只剩下一张皮,造成毁灭性减产。不少农业专家形象地称其为:小麦“吸血鬼”。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为蛹期和成虫期。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且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吸浆虫接触的机会,使防效提高。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应注意在产卵盛期前进行防治。搞好麦田调查,预防为主,一旦初发立即用药防治。一般年份4月20日-4月25日是防治吸浆虫的关键期。

吸浆虫的综合防治

①选择麦穗内外颖能完全吻合或缝隙小、颖壳坚韧、开花时间短或缘毛长而密的抗虫品种,使吸浆虫幼虫不能进入为害。

②在重发区轮作倒茬,并在蛹期施药,防止其出土后向邻近地块作蔓延。

③以粉剂和乳剂制成毒土撒施,常用的粉剂有:3%甲基一六O五、1%乙基一六O五、4.5%甲敌粉、4%敌马粉等;常用的乳剂有: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甲基一六O五、敌敌畏、氧化乐果、杀灭菊酯等。防治成虫可以直接喷雾,也可用敌敌畏麦糠(每亩100~150克80%敌敌畏对水2千克喷于20千克麦糠)均匀撒入麦田熏蒸防治成虫。 

三、           小麦田杂草的防治

一)麦田杂草种类

   我国麦田杂草有200余种,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有一部分二年生(越年生)杂草和少数多年生杂草。其中在全国分布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严重的杂草有11种,包括野燕麦、看麦娘、马唐、牛筋草、绿狗尾草、香附子、藜、酸模叶蓼、反枝苋、牛繁缕和白茅;在全国分布较为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19种,包括播娘蒿、猪殃殃、大巢菜、小藜、凹头苋、马齿苋、繁缕、棒头草、狗牙根、双穗雀稗、金狗尾草、小蓟、鸭跖草、扁蓄、田旋花、苣荬菜、小旋花、遏蓝菜、千金子、细叶千金子和芦苇。在局部地区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24种,其中温寒带地区有荞麦蔓、苍耳、问荆和毒麦等

二)麦田杂草发生规律 

   杂草的共同特点是种子成熟后有90%左右能自然落地,随着耕地播入土壤,在冬麦区有4~5个月的越夏休眠期,期间即便给以适当的温湿度也不萌发,到秋季播种小麦时,随着麦苗逐渐萌发出苗。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华北麦区的主要杂草野燕麦、猪殃殃、播娘蒿、大巢菜和荠菜进行了发生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猪殃殃和播娘蒿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最适温度8~15℃,到20℃发芽明显减少,25℃则不能发芽。野燕麦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5~20℃为最适温度,25℃发芽明显减少,40℃则不能发芽。  (2)种子萌发与湿度的关系土壤含水量15%~30%为发芽适宜湿度,低于10%则不利于发芽。小麦播种期的墒情或播种前后的降雨量是决定杂草发生量的主要因素。  (3)种子出苗与土壤覆盖深度的关系杂草种子大小各异,顶土能力和出苗深度不同。猪殃殃在1~5厘米深处出苗最多,大巢菜在3~7厘米处出苗最多,8厘米处出苗明显减少,野燕麦在3~7厘米处出苗最多,3~10厘米能顺利出苗,超过11厘米出苗受抑制。播娘蒿种子较小,在1~3厘米内出苗最多,超过5厘米一般就不能出苗。  (4)小麦播种期与杂草出苗的关系杂草种子是随农田耕翻犁耙,在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出苗的。麦田杂草一般比小麦晚出苗10~18天。其中猪殃殃比小麦晚出苗15天,出苗高峰期在小麦播种后20天左右;播娘蒿比小麦晚出苗9天,出苗高峰期不明显,但与土壤表土墒情有关;大巢菜出苗期在麦播后12天左右,15~20天为出苗盛期;荠菜在麦播后11天进入出苗盛期;野燕麦比小麦晚出苗5~15天。麦田杂草的发生量与小麦的播种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早,杂草发生量大,反之则少。  (5)杂草出苗规律猪殃殃和大巢菜在年前(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有一出苗高峰期,年前出苗数占总数的95%~98%,年后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还有少量出苗;野燕麦、播娘蒿和宝盖草等几乎全在年前出苗,呈现“一炮轰”现象,年后一般不再萌发出土。一般年前杂草处于幼苗期,植株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而年后随着生长发育植株壮大,组织加强,表皮蜡质层加厚,耐药性相对增强。又由于绝大多数麦田杂草都在年前出苗,所以要改变以往麦田除草多是在春季杂草较大时施药的不良做法,抓住年前杂草小苗的敏感期施药,以取得最佳除草效果,并能减少某些残效期过长的除草剂在年后施药会对小麦或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的危险性。

三)麦田除草策略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除”的策略,把农业防除措施,人工锄草和化学除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治理体系。

防治方法如下:
  1.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以雀为主的地块,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剂(彪虎)3克加专用助剂10克,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以节节麦为主的地块,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世玛)30-40毫升加专用助剂对水30公斤喷施。
  2.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以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等为主的地块亩用10%苯磺隆等麦田除草剂对水30公斤均匀喷施;以麦家公、猪殃殃为主的麦田,亩用40%唑酮草酯(快灭灵)2克+10%苯磺隆8克,对水3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3.对于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麦田,采用上述两种药剂混配防治。
  注意事项:
  1.配制药剂时要采取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水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加水,充分搅拌后均匀喷雾,选择天气晴朗、无风天气用药,亩用水量30公斤。
  2.对于硬质小麦田,所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必须经过安全性试验,确保安全后才可以使用。
  3.原则上在禾本科杂草2-4叶期、阔叶杂草2-5叶期、2个分蘖前、基本刚出齐苗,田间不泥泞积水,晴天日最低气温不低于4℃时施用。

 

课后总结不同时期的病虫草害防治

一,播种期(10月上中旬)药剂拌种防病虫,防治对象有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金针虫、蝼蛄。防治方法,全蚀病区:12.5%全蚀净200 ml + 5 kg水,拌种100 kg,闷种4 ~ 8 小时,晾干播种;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地下害虫区:40%辛硫磷10 ml或敌萎丹50 ml + 2%立克锈15 g或2.5%适乐时15 ml或0.2%多菌灵可湿粉,拌种10 kg,随拌随播。

二,冬前苗期(10月中旬~ 11月上旬)化学除草治虫,防治对象有灰飞虱、禾本科杂草;防治方法,①化学除草:亩用3 g70%彪虎兑水30 kg均匀喷雾,对除节节麦外的禾本科杂草以及荠菜、播娘蒿等非禾本科杂草有效。世马、阔世马能够广谱杀灭禾本科杂草,但是其受温度和品种影响大,使用不当容易产生药害。②对灰飞虱达到10头/米²的麦田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菊酯类杀虫剂1 000 ~ 2 000倍液。

三,返青拔节期(3月中旬~ 4月上旬)麦田化学除草治病,防治对象有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麦蜘蛛、灰飞虱、杂草。防治方法①病害防治:针对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每亩用12.5%三唑酮50克或12.5%的禾果利20克加50%多菌灵50克兑水30-50Kg喷雾;②对于麦蜘蛛和灰飞虱使用阿维菌素或哒螨灵即可;③杂草防治,在拔节以前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兑水30 kg均匀喷雾防除双子叶杂草,亩用3 g70%彪虎兑水30 kg均匀喷雾,对除节节麦外的禾本科杂草以及荠菜、播娘蒿等非禾本科杂草有效。

四,拔节—抽穗期(4月中旬~ 5月上旬)防治吸浆虫、麦叶蜂,防治方法,①蛹期防治吸浆虫兼治麦叶蜂,在小麦出穗前3 ~ 5 天每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 kg或3%辛硫磷颗粒剂3 ~ 4 kg + 30 kg细砂土掺匀后均匀撒入麦田,撒后浇水。②抽穗期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叶蜂幼虫,采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菊酯类农药进行喷雾。

五,抽穗—扬花期(5月上旬)防治麦蚜、赤霉病、白粉病、锈病。①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三唑酮或禾果利参考前期用药量,防治赤霉病在抽穗时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 g(或50%多菌灵75 ml,或75%甲基托布津50 g),兑水30 kg,喷雾②虫害防治,使用10%吡虫啉每亩10克或90%万灵粉10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4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10~13毫升,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

六,灌浆成熟期(5月中下旬)防治小麦叶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进而保护叶片,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治雪霉叶枯病可使用15%三唑酮、12.5%烯唑醇、50%甲基硫菌灵和50%多菌灵;防治其他叶枯病可用20%敌力脱、75%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等药剂。一般第一次喷药后根据病情发展,间隔10~15 d再喷药一次。由于小麦叶枯病病原菌比较复杂,不同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更好。

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
擅长领域:
发文数:3
好评数:4
1楼发表于 2014/12/25 11:26:30

回复楼主:很好,要是多配点图片就好了。


版主锤子
擅长领域:
发文数:2
好评数:2
2楼发表于 2014/12/25 11:52:33

回复楼主:总结很全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