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3063038005 客服电话:400-819-0345

黄瓜五大病害讲稿(二)

点击数 1266 回复数 2
植保专家黄永山
擅长领域:小麦,玉米,棉花
发文数:23
好评数:12
楼主发表于 2014/12/30 8:16:43

黄瓜灰霉病

 

症状特征

o    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叶片一般由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 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

o该病不仅危害黄瓜,还对青椒、茄子、菜豆 等均有破坏,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果、花等,灰霉病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

 

   发病规律

o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从其它菜田汇集来的灰霉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 3032℃,最低4℃,适湿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

防治方法

1,消除菌源 瓜条坐住后摘除幼瓜顶部的残余花瓣,发现病花、病瓜、病叶要立即摘除并深埋。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掉。重病地,在盛夏休闲期可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深埋或集中烧掉。

2,加强管理 进行高畦覆膜栽培,铺地膜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叶片表面结露和叶缘吐水时间,可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机会。及时打掉黄瓜植株下部的老叶,而后盘蔓。避免大水漫灌,阴天不浇水,防止空气湿度过高。清除棚室薄膜表面尘土,增强光照,及时放风。 灰霉病在气温高于25℃后发病明显减轻,高于 30℃不发病。因此建造保温性能良好的高标准温室,白天提高温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此外,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可以诱导植株的抗病能力。

3,黄瓜灰霉病药剂防治

从黄瓜发病初期开始,可选 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二甲菌核利、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霜灵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 710天喷洒 1次,连续喷23次。其中,农利灵是防治灰霉病的经典药剂,为触杀性杀菌剂,主要干扰病菌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产生影响,改变膜的透性,使细胞破裂,是对灰葡萄孢属真菌有效的选择性杀菌剂。
  
此外,生产实践中,乙霉威的表现也很好,乙霉威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能被蔬菜吸收并在体内运转,防效高,持效期长。乙霉威有两种复配剂型,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由甲基硫菌灵52.5%和乙霉威12.5%混配而成;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由多菌灵25%和乙霉威25%混配而成。防治黄瓜灰霉病时,每667平方米可用65%硫菌·霉威80125克,配成8001250倍液,于黄瓜花期喷药,连喷35次,每次间隔7天。
  
保护地栽培是也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熏烟防治,每667平方米250350克,分放56处,傍晚暗火点燃,闭棚过夜,次日早晨通风,隔67天再熏1次。还可用10%杀霉灵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防治,每667平方米1千克,7天喷1次。

 

黄瓜炭疽病

 

o主要危害茎、叶片等。初出现水浸性小斑点,叶片受害病斑近圆形,红褐色;外有晕轮,干枯时病斑中部破裂。果实受害发生黑褐色病斑,易弯曲变形。

o黄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茎部发病,近地面基部变黄褐色,渐溢所,后折倒。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开裂。

 

黄瓜炭疽病的发病特点

o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种子调运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瓜地发病重。黄瓜炭疽病多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

 

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津研4号等较为抗病。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具体方法是50度温水浸种20分钟,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清水冲净后催芽。

2)防感染。无病土育苗,防止苗期感染。

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施行3年 以上轮作。

4)栽培及生态防治。铺盖地膜,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放风,避免伤口等。

5)药剂防治,用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为福美双和福美锌)8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喷洒12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克熏蒸。每710天使用1次,连续34次。

 

瓜类枯萎病

 

o是瓜类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它主要发生在黄瓜、西瓜上,常年损失以死株率计算,在10-30%左右。枯萎菌的生理分化现象明显,中国、日本、美国等都已鉴别出数个生理小种。我国已经从黄瓜上鉴别出与原有小种不同的新的小种。鉴于黄瓜是枯萎菌的主要受害者,而且大部是受一个强致病力的生理小种制约,    病菌侵染寄主受一些条件的制约,主要的环境条件有:

o(l)温度。病菌的发育和侵染适温为2428℃,高于30℃,或低于18℃明显受影响。

o(2)酸碱度。PH45-58最适合病菌发育。也就是说,枯萎菌适合在酸性土壤环境中,而不适合在碱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育、侵染。

o(3)土壤通气性。土壤松散、通气性好,发病轻;土壤粘重、通气性差,发病重。此外,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的死株率可相差一倍以上,同一品种种性的强弱对发病程度有明显形响,据我们试验,选用8个不同来源的"长春密刺"品种,进行接种试验,其死株率可相差一倍以上。 
    

黄瓜枯萎病

o为真菌性病害,又称萎蔫病、死秧病、蔓割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病原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 Owen.。本病菌专化型仅侵染黄瓜和甜瓜(香瓜),自然条件下不侵染西瓜、瓠瓜、南瓜、丝瓜(但苗期人工接种可使南瓜、西瓜轻微发病)。发生普遍,发病率高,毁灭性强。减产30%50%,重者绝收。

为害症状

o1.幼苗 子叶先变黄、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倒伏,维管束变褐色或呈立枯状。

o2.开花结果后 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成株期发病,下部叶片叶脉逐渐退绿,叶片呈掌状黄色病斑,黄叶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发展,全株叶片中午呈现萎蔫状,早晚恢复正常,反复数日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直至干枯死亡。茎基部水浸状腐烂缢缩,后生纵裂呈丝麻状,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有时其上有桃胶状分泌物。地下根部变褐色,无新生须根,维管束变褐色。

o本病与黄瓜疫病症状共同点是病株外观呈萎蔫状。不同点在于:黄瓜疫病染病的茎蔓维管束不变色,仅茎节表面变褐,收缩成线状,并侵害果实引致果腐,潮湿时果面出现稀疏白色霉状物。枯萎病不侵染果实,染病茎基部潮湿时长出黄白色至粉红色粉状霉,内部维管束则变褐。 横切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变黄褐色,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

 

    黄瓜枯萎病侵染过程 

o
是受尖孢镰刀菌侵染所致,在真菌分类上属于半知菌亚门尖镰孢属,它以产生的大量絮状菌丝为害寄主,成熟后产出大量镰刀状孢子为主的镰刀状分生孢子和蝗卵状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侵染。在病原菌的一生中,可经过菌丝、厚垣孢子、菌核、分生孢子等几个存在形态,周而复始的进行越冬、侵染、为害、传播。寄主不存在的,它以茵丝、厚垣孢子或菌核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来临,温度回升,寄主的种子和幼苗出现在土壤中,这些越冬病菌就成为田间寄主的初侵染来源。它通过根部的伤口或从根毛顶端的微孔中侵入寄主组织,在根部细胞内外经过一定繁殖活动,随着根部液态养分的体内输送,而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继续繁殖、发育,而导致维管束的阻塞。同时,分泌一些酶来消解细胞、破坏和堵塞寄主的辅导组织,造成寄主秧蔓的萎蔫和死亡。黄瓜枯萎菌是很顽固的一种菌,在遇不到寄生活体时,可以在土壤中离体存活56年,其厚垣孢子或菌核,即使通过了牲畜的消化道,还可以继续保持侵染活性。土壤中存活的菌原是使黄瓜受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种子上也带有菌原,但带菌率较小,仅有0.53%的机率。 由于侵染途径不同,从侵染到发病的时间相差很大。据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试验,用同等浓度的孢子悬浮液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接种,其潜育期很不一致。用胚根法浸种接种的幼苗710天即可发病,用菌液膜入根周土壤接种的,则要16-25天才见发病,用菌土播种接种的,达一月以上。将种子插入菌土的试验方法,更有实践意义,其抗病品种发病株率为1020%、感病品种为2030%。另据试验,离体保存的病菌孢子悬浮液,在16个月之内,其侵染率可达90%以上。

 


版主-水墨丹青
擅长领域:
发文数:3
好评数:4
1楼发表于 2014/12/30 9:21:33

回复楼主:要是配上图片就好了。



原汁原味的我
擅长领域:
发文数:1
好评数:0
2楼发表于 2014/12/30 14:57:43
描述很细致。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