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作为平安集团的孵化器,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金科)并不显眼。它的办公地在浦东崂山路上一栋外观普通的小楼里,不过,身着休闲装的员工和开放式的办公环境无一不向外传达着这家公司的互联网基因。
平安金科设立当初,外界不太看得明白马明哲的用意。几年来,陆金所、平安付、平安好车、万里通等互联网相关创新业务,都从平安金科酝酿而生,这个孵化器的作用开始显露峥嵘。近日,平安旗下综合资产账户管理平台—一账通移动端上线,马明哲反复提及的“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首次得以对平安用户实现。而“一账通”也正是通过平安金科孕育而出的。
一账通号称是覆盖了平安集团内全部金融服务的综合账户,整合了平安系内部所有的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传统业务包括银行、保险、投资,创新类服务包括平安好房、陆金所和万里通,并通过技术手段对外部账户也有一定覆盖。
“一账通实际上是做账户的整合,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超级账户。”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种超级账户整合了金融服务、消费服务、生活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入口,满足在金融和生活上的各种需求。这个思路是很好的。相比支付宝而言,一账通的金融属性更强,依托平安集团的全牌照,一账通在保险、信托、资管等金融服务的选择更多。”
上线至今,一账通目前拥有注册用户3900多万,其中88%的用户为平安产品人。平安金科做过一项统计,每个国人从出生到死亡,平均所需的账户和证件数量超过160个,有没有这样一个入口,能集合用户绝大部分账户,并且满足他们跨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需求?“我自己也算半个从业人员,还经常搞不清几张信用卡的还款日期。我们做过调研,87%的用户希望有种工具能为他解决跨金融机构的账户管理需求,这是为什么一账通需要向外拓展,由‘平安的一账通’发展为‘用户的一账通’。”平安金科CEO罗子斌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实现“用户的一账通”并不容易,让传统金融机构主动来平台对接显然过于理想化,金融账户的价值不言而喻,连互联网公司都对内部数据严防死守,更何况是有着清晰用户身份、资产量化信息的金融数据。平安金科使用的是央行提供给各家银行现有的超级网银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可以引导用户突破其他金融机构设置的门槛,将他行的银行卡信息整合进来。
罗子斌承认,各家银行对这个超级网银产品不是很友好,有的设置了一些门槛,“我们想办法让用户来克服这样的门槛。通过技术手段,突破平安向外拓展,满足用户的跨金融资产管理需求。”
平安金科下一步瞄准个性化泛金融服务。比如用户需要申请贷款,银行需要一大笔的证明文件,需要了解客户的金融信息,计划通过一账通整合和管理功能,实现对用户的信用分析及贷款额度估值,提高申请贷款的匹配效率。
不过,一账通离预期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马韬认为,平安系的用户基数还比较小,在打通账户的过程中,很难撬动非平安系客户的那块市场。此外,超级网银目前也不是特别成熟,商业银行并不乐意对接其他平台。现阶段平安有能力整合集团内部用户,缺乏的是非平安系用户的导入。
界面记者:平安在金融生活场景上和入口上的布子都很多,一账通的使命和特点是怎么样的?
罗子斌:一账通是综合账户体系,目前整合了平安系内部所有的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现有的功能还不足以代表平安的基本期望,但这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者,其他金融机构想做,也没有那么多综合金融的后台来支持,这是一账通真正的竞争力。
界面记者:除了整合平安自身全牌照资源,我们注意到一账通在设计中还能链接其他机构账户,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和成绩如何?如若它要成为全行业级别的资管入口,优势和阻力有哪些?
罗子斌:我们希望由原有的平安的一账通转变为用户的一账通,用户在使用中的巨大痛点,是跨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
我们用了技术手段,在APP里用超级网银,它是央行提供给各家银行现有的接口,不过银行对这个产品不是很友好,有的设置了一些门槛,我们想办法让用户来克服这样的门槛,通过通过超级网银,这样用户能够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实现跨机构账户管理的结果。
外部的金融机构,我们还没有正式去谈,我们会对共同解决用户的,外部金融机构是持积极态度的。
一账通可能是目前唯一提供开放金融级别账户体系的产品。
界面记者:未来一账通基于后台数据和用户需求,会推出哪些个性化的服务?
罗子斌:解析数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在一账通有上传身份证的功能,未来用户直接授权就能申请信用卡、申请贷款,省去了重复准备资料的过程。
明年下半年,会基于数据分析管理,根据用户的资产情况、风险偏好,为用户精准推荐理财产品。这部分的应用想象空间很大,我们会做得比较谨慎。也可以为某个群体的用户度身打造,将某一种特定的需求收集起来做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