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6日举行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表示,到2020年,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农药方面,要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示范推广。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近日,有消息称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然而,与耕地面积退化同步的,还有我国日趋下滑的耕地质量。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研究员徐明岗曾指出,“这些年来,我国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然而,在耕地质量急剧下滑的背后是我国大量农药化肥污染导致的结果。有专家称,近年来化肥、农药用量相当大,生产量、使用量都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低15%-20%左右。这就意味着,其中大部分农药残留消解在土壤、水等环境介质中。
据悉,农药残留土壤中对有益生物特别是微生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耕地生产能力下降,还会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及公众身体健康。
“我们不能再靠透支环境,超标使用化肥农药,来换取农业产出。农业同样有个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转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说。
专家指出,除了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保护耕地质量的制度性安排也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门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现有法律法规在耕地质量保护上缺乏“硬杠杆”。应尽快制定耕地质量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耕地保护资金投入,完善耕地质量、土壤墒情、肥效三大监测网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形成耕地质量保护的长效机制。
欣喜的是,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提出力争在2020年农药使用量控实现零增长,为“挽救”我国急剧下降的耕地质量局面打响了第一枪。据介绍,为推进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农业部和浙江省政府已签署共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浙江省将用3年时间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