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
染病果实先出现红褐色斑点,之后病斑渐大,周围伴有淡黄色晕环,最后病斑颜色变为黑褐色,稍凹陷但再扩大发展缓慢,病斑形状多样化,有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等。病斑里面的果肉由绿渐变褐色,坏死,呈黑色或黑褐色。果实一般不脱落,但在后期或病斑较多时往往易腐烂而脱落,少数干缩为僵果挂在树上。
叶片受害后变黄绿色、早落,有的呈黑褐色焦枯状悬挂在枝头上。
【病原及诱因】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炭疽菌。
枣炭疽病菌可在枣头、枣股、残留枣吊、僵果和枣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侵染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枣果进入白熟期开始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气候条件有关,连续降雨和田间有雾露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秋季剪除残留在树上的枣吊、病虫枝及枯枝,清理落地的枣吊、枣叶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田间病原。
2、药剂防治
枣树发芽前,喷布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全园杀菌。在幼果期,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