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新防治技术
安徽省来安县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所
魏宏儒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就出现这种病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水稻根基部维管束腐烂,是植物的“癌症”,氢氧化铜、中生菌素、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细菌性药剂防治效果很差,为什么?笔者1991年开始研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西瓜和棉花等植物枯萎病、玉米细菌茎腐病等植物维管束病害,发生的生理病理过程、细胞病理过程和生物化学病理过程,病菌从叶片上水孔、伤口及叶鞘和根系伤口侵入到植物深部组织维管束(植物的血管)中,分泌产生大量植物组织细胞的分解酶,分解植物组织细胞,变成病菌生长需要的营养化合物,破坏了植物的血管,造成植物快速发病。
多年来科学家开发的植物杀菌剂,只能杀死植物体表面组织里的病菌,对植物深部组织维管束(植物的血管)中病菌杀死效果很差,即使杀菌剂杀死植物深部组织维管束(植物的血管)中病菌,植物深部组织维管束已经被病菌破坏,失去生理功能,导致植物发病。这就是植物维管束病害很难防治的原因。
笔者经过10年研究开发出来,防治植物维管束病害的药剂——“维病清”系列药剂。这种药剂快速进入植物体内,既能杀菌又能被病菌破坏的植物深部组织维管束,使早期发生植物维管束组织恢复功能。
在早期发生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和玉米细菌茎腐病,使用“维病清”系列药剂,能够使开始发病,组织灰色或者褐色区域中重新长出新鲜的组织,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维病清”系列药剂治疗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能够比较好的减少损失。
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都会细菌性基腐病,其主要特征是水稻苗期、分蘖期发生边叶子发黄、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椭圆或长梭形病斑、枯心苗和枯死株、根基部伴有恶臭味,孕穗期、灌浆期根基部受害受损,不能正常吸水吸肥,水稻下部茎节长出很多倒生根。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倒生根,有恶臭味,但是在这时候稻田不能脱水,这样可以延长病株失水青枯的时间,减少水稻损失。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秧,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水稻苗期、分蘖期田间浅水勤灌,干干湿湿可减轻发病;药剂防治,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初期,选用氢氧化铜、中生菌素、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杀细菌性药剂磷酸二氢钾防治,5-7天后再防治一次。如果是种田大户可以提问。